知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是中欧商学院的教授。上课时他经常会问学生几年前他们都在做什么,现在又在做什么。然后,他发现,四五年前,很多人做投资,无论是做VC还是做PE;三年前,很多人在做电商,而且卖车厘子的特别多。这让许小年觉得不可思议,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。然后,最近两年流行的风口又变成互联网金融和人工智能。
许小年最近在全球INS大会的演讲中举了这个例子,然后问:“这是创新吗?创新应该如何定义?”他的回答是,创新的重点在于“创”,而不在于“新”,尽管创新总是含有某种程度上的“新”。传统行业也可以创新,“创新并不意味着新潮,而在于创造”。
比如,许小年就认为老干妈是一家创新做得非常好的公司。老干妈是用传统模式制作辣椒酱的公司,并没有去讲云计算和大数据这样的时髦概念,但是,却能把产品卖到全世界,做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辣酱。在许小年看来,老干妈的创新就在于,它能构建一个全球化的销售网络。
许小年总结说:“所以, 创新不是风口,不是新潮,不一定是当下最前卫、最先锋的技术,而是要做自己和他人没有做过的事情,是带给这个世界、带给市场以新的产品、新的技术、新的商业模式、新的想法和新的服务,是实现差异化竞争。 ”因此,大家都拥挤到一个风口,反而不是创新,是争相模仿,恰恰不是创新要提倡的差异化竞争。
讨论区
拓荒牛JACK GAO2.3 留言:
老干妈是一个特例,你就是让老干妈去做云计算,做人工智能,他也做不出来。尽管老干妈也不少挣钱。
一个大男人起早贪黑的,做制造业,累的跟狗一样。一年到头,赚的钱还不及老婆在上海买了一套房,增的值!你说他还有心思去做制造业吗?还有心思在一个狭窄的行业老老实实的做创新吗?不可能的。那么多人去挤,云计算的风口,去挤人工智能的风口,恰恰说明,大家都是正常人,都是聪明人。
冯琨 留言:
1、对于失败的容忍和批评态度,使得很多创新者畏缩不前,反而不如随大流更加安全。
2、独立创新的综合成本依旧高企。
3、对抄袭成功的个案没有形成广泛一致的批评氛围。
Situyg 留言:
一支铅笔的故事 留言:
XUAOOD 留言:
人类社会发展无时不刻没有“创新”,当前,创新作为主要倡导,进一步运用科技的手段解放思想和惯性思维,是对很多方面的破局和突破,引领发展。无所谓“风口”。
iportne 留言:
“新”是一种已经被大家理解了动机,判明了方法,获得了成功的商业形态。更重要的是,“新”是一种壁垒很低的商业形态,市场广大容易被复制和模仿。一种被认为是“新”的业态将很大可能会是未来一段时间业界的主流形态。
因此投资“新”实质上并不新,而是“稳”。
而“创”则很不同,通常,在诸多的“创”中,最先被大家理解和模仿的就会成为下一代的“新”,而其他的可能会被简单地归结在“幸运”或者“商业天才”之下。直到这一代的“新”已经不新了,又会有有心人从“创”的中间找到一个最容易理解和模仿的,定义为新的“新”。